青龙满族自治县科协集中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月”系列活动之——送科技下乡活动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4-09-26 | 点击量:160次在2014全国科普日期间,青龙满族自治县科协谋划了科普进社区、科普进校园、科普进农村等一系列的科普宣传活动,力争通过县科协、县科素成员单位、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单位的联合行动,使“科普宣传月”活动达到100场次以上,大力营造全国科普日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浓厚氛围,形成全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9月23日,县科协与县民宗局联合,聘请石家庄农业科技院校教授张占峰到三拨子乡为养殖大户传授养殖技术。张教授冒雨与省民宗局李处长、县民宗局、县科协一行5人来到三拨子乡,为前来听课的养殖大户讲授养殖技术。尽管一直下着雨,屋里屋外还是挤满了七八十名养猪、养羊、养牛、养肉鸡大户的群众,有很多人都打着雨伞站在院子里听。张教授的讲课内容通俗易懂,听课的农户都非常专心,还认真地做笔记,许多农户提出了自己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张教授都一一做了解答。培训结束后,农户们向张教授竖起了大拇指,他们满意地说:“这次听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都很有用,对我帮助很大,张教授讲的非常好!”
9月23日同一天,县科协与县民宗局一起,安排另一队人员到安子岭乡东山村举办板栗技术培训班。聘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专家孔德军教授,进行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培训,来自东山村和临近村的近百名栗农参加了培训。培训中,孔教授从板栗栽培技术、板栗病虫害防治入手,结合该村板栗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板栗良种选择、引种栽培、嫁接换头、整形修剪技、施肥技术、林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内容作了全面讲解,使栗农们能及时掌握先进的板栗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培训,栗农更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到了技术,为该村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板栗专业技术队伍打下良好基础,为服务“三农”和村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
9月24日,县科协吴玉双主席亲自带领来自青龙满族自治县食用菌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骨干,共同组织龙王庙乡8个行政村的50多户食用菌种植大户,到双山子镇、马圈子镇实地参观考察架式香菇和地栽香菇的栽培情况。然后由县科协主席吴玉双及县内食用菌种植户的骨干成员分别针对两种香菇栽培方式的技术要求、病害防治、龙王庙乡的资源优势以及香菇的市场前景等为他们现场进行授课。活动得到龙王庙乡党委、政府和各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广大参加学习和培训的菌农一致表示:“县科协的这种送科技下乡、真心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举措,才真正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精神。县科协为我们送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服务,是党和政府对普通农民群众的关爱之情。希望青龙的科技和科协事业越来越好,希望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够通过科技致富奔小康”。
青龙满族自治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过去百姓靠养猪、养羊、养牛、养鸡、养兔等传统产业贴补家用,发家致富。土地承包经营以后,板栗、苹果、梨、山楂等果树逐步得到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政府不断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全面发展,各种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青龙在经过十几年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已经形成了板栗、苹果、肉鸡、食用菌、中药材等几大农业支柱产业,不但使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还带动广大农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尽管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广大种、养大户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由于青龙面积广阔、农民居住分散,还不能使这些成功经验广泛地推广到千家万户中去,各种畜禽疾病导致养殖户的收入受到影响,果树修剪技术的不足使果树不能发挥很好的经济效益,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不足导致许多菌农大批投入受损,有的甚至几天之内由富返贫。同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品种也需要不断地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去。为此,青龙满族自治县科协始终把普及农民科学技术知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广大农村村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科学意识不断加强,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不断得到掌握。
面对广大农民求知若渴,送科技下乡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现实情况。在青龙满族自治县2014年“全国科普日·青龙科普月”系列活动中,县科协将不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全面加强对农村各项专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不断为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贡献更大的力量。(根据青龙满族自治县科协吴玉双王天杰杨晓磊3篇稿件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