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综合科普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科学普及 >综合科普

发挥网络新兴媒体作用 市科协积极开展应急科普工作

作者: | 更新时间:2021-07-21 | 点击量:511次

秦皇岛市科协积极探索和完善应急科普机制,推动全社会应急科普平台体系建设。(1)探索建立了各种应急科普的常态化平台。鼓励部分单位和社区建立了地震、火灾等应急科普的场馆;(2)加强新媒体在应急科普中的运用。面对热点舆情或热点事件,秦皇岛市科协开办的“秦皇岛科普”微信公众号、“小岛科普”抖音号效果明显。

围绕热点问题开展应急科普宣传,积极为公众传知识解难题。秦皇岛市科协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指挥部的指示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主动作为,迅速行动,积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科普宣传工作。(1)全面动员,汇聚科普宣传力量。市科协向全市科协系统及广大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动员广大科普信息员、科技服务志愿者和社会各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积极传播权威疫情防控科普知识,用科学手段防范疫情,以科学的视角看待疫情,以科学的方法阻断疫情。同时,号召科协系统人员关注“秦皇岛发布”政府网络平台信息,以无声的方式支持市委疫情防控的各项有力措施,弘扬正能量,守护美丽港城。(2)积极响应,全面铺开应急科普工作。积极发挥科普阵地作用。将中国科协、省科协推荐的科普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相关资源及时推送给全市科协系统及相关部门,并组织科普示范社区、科普基地等充分运用云科普终端显示屏、科普宣传栏等广泛宣传科普中国APP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权威的科普知识。同时全市部分科普示范社区和科普基地,制作科学防控疫情的宣传标语550余条,张贴悬挂于重要街道等醒目位置。(3)科学引导,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作用。秦皇岛市科协全力发挥科协组织的科普功能,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利用“秦皇岛科普”公众号、“秦皇岛云科普”“秦皇岛科技工作者之家”等平台,制定、转发有关疫情防控的科普文章218篇,引导广大公众作好疾病科学防范,目前总浏览量为130632次。同时利用各类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向公众科学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护知识,解读疫情防控措施,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疫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发挥科协系统技术人才优势,协调配合各部门作好应急科普工作。为贯彻落实好《河北省减灾委员会关于转发<国家减灾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做好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要求,配合全市“防灾减灾日”活动,围绕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秦皇岛市科协进行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1)调动科协基层组织积极性,积极开展集中应急科普宣传。围绕“如何应对气象灾害”、“如何在火灾中自救”,围绕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进行科普宣传,并组织科志愿者向群众进行现场讲解,受众2千余人。为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放系列科普丛书1000套,科普宣传笔、跳绳、鼠标垫5000个等。(2)以社区农村为最小节点,积极组织开展科普进社区、进农村工作。以社区、农村为平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科普的良好氛围。以防灾减灾为主题,近两年来全市共更新152个社区、农村科普画廊,推进社区及农村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在社区及农村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提倡减灾从身边做起,动员每个社区及农村的每个家庭、每位成员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关注身边的各类灾害风险,增强防范和应对灾害风险的意识和技能,受众10万余人。(3)积极送科技下基层,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独特科普功能。结合秦皇岛市实际,利用开展科普大篷车项目20周年主题年活动,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提质增效、从简务实为原则,紧紧围绕“提升基层应急能力 筑牢防震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组织征文、摄影作品,积极开展全国防震减灾日活动,近两年来,共推进科普大篷车服务基层和送科技下基层活动30余次。


2021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