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高远 意守平常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3-08-20 | 点击量:620次八年前,因为组织参加首届河北省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结识了时任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副主任的李晓奇老师,他豁达、幽默、率真、自然。他在比赛现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能永远达不到你的目标,但在追求目标的路上,总会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让我印象深刻。
在学校,李晓奇是学生口中的好老师。“和善可亲,智慧幽默,亦师亦友”是他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在每一堂课结束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是他每一届学生心照不宣的默契。
从事高等教育30年,李晓奇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教学和科研的思索。他积极探索新的模式,全方位育人,科学化管理,深受学生和教师的爱戴和拥护,形成了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学风格与管理思想。
数学教师:“学生的成长让我很有成就感”
从教30年来,李晓奇讲授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共计10余门。数学讲究严谨、逻辑和思维,他的授课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融会贯通。他讲课的诀窍还在于对数学问题的“一针见血”,让学生在课堂短短的时间内,对所学知识的重点有明确的认识。他靠准确生动的表达、幽默智慧的语言和深刻独到的思想,让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增,并变成了一种享受,“数学课堂里享受着哲学的乐趣”,这也是他令人称奇的地方。“走入他的课堂,气氛轻松,你会无形之中被一种东西感动。这种感动源自
“从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所收获,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学生的成长让我很有成就感。”在李晓奇看来,教书育人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能力的培养,在他的课堂上贯穿始终。他对数学教育的理解是: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联系,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他鼓励和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
至今,李晓奇已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数学学生。多年的努力和付出,也让他自己在教学方面收获了诸多荣誉和成就:2004年,由他担任课程负责人的《高等代数》获校级精品课;2005年,任主讲教师的《数学分析》获河北省精品课。2005年,他主编了《高等代数学习方法与解题指导》、《数学分析学习方法与解题指导》两部教学参考书。同年,为适应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提高专业学生的学习水平,他克服了很多困难自编了双语教材《Lecture Notes for History of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并亲自授课,使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科学的魅力。2002年以来,他先后被授予秦皇岛市优秀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教科文卫系统职工职业道德标兵称号,并被推选为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5年,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在专家组进校之前的预评估中,李晓奇的授课受到了东北大学总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他们的结论是:“想不到分校有这么好的老师”。
身为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下足功夫,李晓奇对高数教学的认识,对为师之道,有着更为深刻的见解。在学生眼里,他更像一位兄长。每次下课,他总要到教室里四处转转,和学生聊聊学习生活情况。看似随意,其实是用心以他擅长的幽默语言和学生谈责任、谈未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为学生指点人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科技处长:“甘心为他人做嫁衣”
2010年,他被学校任命为学校科技处处长。3年间,从“不适应”到“很热爱”,他着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让科研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
“科研管理工作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偷不得懒,做不得假,更要甘心为他人做嫁衣的思想准备。”李晓奇这样说。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制定或修订了涉及项目管理、研究所管理、经费管理、科研奖励、校内基金设立等9个管理文件,科研工作更加规范,科研环境大为改善。同时注意调动各部门的作用,提高科研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工作中,他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为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创造条件,使得学校的科研工作在项目层次和数量上得到大幅度提高,并在多方面获得突破,科研进款连年翻番。在项目经费争取、人才培养和基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近几年,学校在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河北省自然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等方面实现了显著增长或零的突破。人才计划取得明显成绩,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二层次)、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百名优秀人才支持计划(II)等实现突破。部分学科的科研团队实力大大增加,形成了一支以拔尖人才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年龄、职称、学历结构不断趋向合理的科研队伍。平台建设也获得突破。
科协秘书长:“科普工作很基础、很高尚”
2005年6月下旬,李晓奇等4人代表秦皇岛参加首届河北省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并勇夺冠军。他也因此荣获了秦皇岛市科协突出贡献奖、河北省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优秀选手称号。2007年12月,在第二届河北省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上他与队友成功卫冕,再次为港城争得荣誉,并荣获秦皇岛市科协特别贡献奖 、河北省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一等奖称号。
2009年8月,受省科协委托,李晓奇等3人代表河北省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最终荣获大赛三等奖。2011年8月,他与3名教师和学生再一次代表河北省参加第四届全国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经过精心准备和临场的稳定发挥,荣获大赛季军,又一次为河北省、为秦皇岛争得了荣誉。
“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对民族素养、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科普工作很基础、很高尚。”为此,他积极拓展学校科普工作,创办了“互动媒体与科普展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目前,此项目已通过市级建设论证。学校也因此被授予市级、省级科普基地和“第二批河北省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示范单位”。
在坚守教学第一线的同时,他还一直坚持科研,从事模糊数学与数学史方面的研究,出版《先驱者的足迹——高等数学的形成》专著一部。在学术期刊及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检索或被美国《数学文摘》收录。2002年,他和几位老师一起以分校的名义申报东北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点获得通过,使得东北大学数学学科拥有了全部的硕士点。他还是东北大学文法学院科技史硕士点的导师。2010、2011年连续两年荣获全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由于成绩突出,2006年,他荣获“第二届秦皇岛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工作之余,李晓奇还有很多“高雅”的爱好,比如踢毽子,看围棋比赛,读历史、文学书籍。其中最令他有成就感的是踢毽子,他担任学校毽子协会的指导老师,每天清晨,边踢边聊,风雨无阻。他的踢毽水平和幽默言谈令人称道,被学生戏称为队伍的“灵魂”。就是这支队伍曾连续三年夺得全市毽子比赛团体冠军。
在李晓奇多年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历程中,他就是以这种淡澹如水、宠辱不惊的心态去做好每一件“小事”,成功在不经意间降临了,2013年4月,他公开竞聘为学校副校长,从教学管理第一线到主管科研的副校长,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