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之家

名家风采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科技工作者之家 >名家风采

在坚守中追求卓越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3-08-20 | 点击量:544次

  

  “社区科普工作怎么推进?科普惠农如何才能有更好地效果?”这是海港区科协主席李观经常思考的问题,从他深深的思索里可以感受到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2006年7月,李观调到区科协工作。“最初,我对科协具体干什么,它的性质、职能都不太了解。但我清楚地知道,作为基层的一名科协主席,我必须全力以赴地肩负起这一新的责任,把科协的工作做好。”

为了这份责任,7年来,他对科协工作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一方面虚心向“老科协”们请教,另一方面学习关于科协方面的文件。同时,结合科协工作,深入调研思考,了解熟悉情况。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风尘仆仆,走遍了全区所有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执着努力,追求卓越,是李观的工作信条。他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方争取支持,抓基层、打基础,求特色、创品牌,树形象、促发展,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科普工作“答卷”,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首肯,省市科协领导多次到海港区视察指导工作,对他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认可。区里人谈起近几年区科协的工作,也是赞不绝口。其中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连年被评为省、市科协系统先进单位、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先进单位、城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5月,海港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省市科协系统先进个人。

  抢抓机遇求发展。

  2006年,是科协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随着中国科协、省科协“七大”的召开和省委25号文件的深入实施,科协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当时他刚到科协工作不久,面对区科协人员紧张、资金短缺、人心不稳、科普日活动又迫在眉睫的情况,他一方面积极向主管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队伍建设,鼓舞士气,稳定人心;同时,多方协调联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在他的努力下,工作局面迅速打开。在当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成功举办了“携手科普,共创和谐”大型科普晚会和声势浩大的主题科普宣传活动,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他又立即着手推进省委25号文件的贯彻实施工作。通过积极争取,2012年,海港区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为科协、科普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逐项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区科协组织建设、人员、经费保障等“瓶颈”问题,并当选区政协常委。如今,区科协的发展环境和工作条件明显改善,科普经费逐年增加,2011年已达到17万元,人均超过0.3元,工作人员也由最初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5人,各项工作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围绕大局找定位。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李观从主城区的地位与快速发展中,深切认识到科协工作首先要找准定位,“科协科普工作必须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主城区建设同行中树形象、求作为。”

鉴于此,他始终坚持把服务全区发展放在首位,牢牢把握“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拓展渠道和空间,推进科协科普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初,结合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面打造省内一流主城区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了创建全省科普示范区、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活动。并以此为抓手,大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示范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2009年被省科协命名为全省科普示范区,2011年5月又被中国科协评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同时,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优势,积极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我为科学发展献一策”“我为争当旅游立市主力军献一言”“低碳生活创意大赛”等建言献策活动,累计征集意见、建议近百条,并择优选取10余件作为提案上报区政协,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他本人也连续多年被区政协评为优秀政协委员和提案工作先进个人。

拓展渠道创品牌。

“科协工作必须创新,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几年的实践让他对科协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此,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科普活动的新思路、新方法,拓展途径和领域。这些新方法和新理念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发展,搭建起了一个又一个科普平台,在海港区城乡点亮了科学的万家灯火。

他积极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巩固完善各镇、街科协组织的基础上,又相继组建了老科协和大学生村官科普志愿者协会,成立了一批企业科协和专业协会,实现了全区科协工作组织体系的全覆盖;加强城乡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普遍建起了科普橱窗或科普宣传栏;市(村)民科普学校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全区各级普遍建起了场地充足、功能完善、师资落实、制度健全、能经常开展活动的市(村)民科普学校。

他多次这样说:“科协就是要为农民致富多做实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2011年8月,区科协与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局、区卫生局、区科协以及涉农部门强强联手,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包括1个区级中心、7个镇级指导站、4个专业服务站和8个村级服务站,定期进行知识讲座和技术辅导,为广大农民学习种养殖技术提供了固定场所。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一个覆盖全区的科普惠农服务组织体系已逐步形成。如今,科普惠农服务站已成为服务农民的“固定课堂”。同时,区科协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办“田间课堂”,组织农业、林业、畜牧、卫生、科技等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进村,深入田间地头作现场讲解、示范指导,提高农民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每年的科普日活动,他坚持精心谋划,全力组织。围绕活动主题,连续四年组织开展了“科普促进月活动”,科普日系列活动已经成为区科协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品牌,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科协的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他的带领下,区科协连年开展科普“六进”(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家庭)活动。活动中涌现了一批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村、科普学校和科普示范家庭。先后有绿色果品基地、金牧种鸡场等10多个单位被授予省、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称号,青少年活动中心、秦皇植物园分别被命名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和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西寨村民学校被命名为市级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向华果树服务部科普基地等4个单位和个人还被中国科协、省科协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其中,为驻区部队举办科普讲座、送科技知识的“科普进军营”活动已成为深受官兵欢迎的特色活动品牌。

此外,他积极探索科普与旅游、科普与文化结合的新途径,通过在景区设置科普展牌、增加科普内容等形式,提升景区文化内涵;通过在电台开办专栏、征集科普文艺作品、开展科普文艺汇演等活动,搭文化台唱科普戏。2010年在市电视台星光乐园成功举办了科普文艺专场演出,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2012年12月,他凭着出色的工作成绩被评为首届“秦皇岛市科普事业贡献奖”。

回首走过的路,已经是“资深科协人”的李观说:“做科协科普工作,需要在坚守中务实努力、追求卓越。结缘科协和科普事业,我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心灵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