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樱桃情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3-08-20 | 点击量:526次
提起山海关大樱桃,我们不能不说到一个人。他就是大樱桃种植专家、现任山海关区科协主席张胜。
张胜情系大樱桃26年,可以说,山海关大樱桃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张胜功不可没。
张胜,1986年7月毕业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果树系,先后在区林业局、区科协工作,现任山海关区大樱桃协会副理事长、山海关区科协主席。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林果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在推动山海关区大樱桃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与“大樱桃”结下情缘
说到张胜与大樱桃的结缘,还要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山东的烟台、辽宁的大连栽培大樱桃的面积较大。大樱桃果实肉嫩多汁,营养丰富,堪称水果中的钻石,所以它的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巨大,被誉为“黄金种植业”。
1986年,刚刚走出校门在区林业局担任技术员的张胜,在一次工作中了解到,大樱桃在山海关传统的种植园中,由于缺少技术,产量和果品品质始终上不去,造成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一直不高。而种植传统果木平均每亩收入仅在千元左右。并且每个季节的管理工作比较繁琐,体力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这让一向爱琢磨的张胜动起了心思,“与山海关比邻的辽宁能种,我们也能种。”从此,他与大樱桃结下了不解之缘。
于是,张胜根据山海关的种植环境,把培植大樱桃做为他22岁时的新课题,走上了大樱桃的培植和探索之路……
攻克制约大樱桃培植推广的“瓶径”
1986年,张胜首先在山海关的大毛山、青石沟、圣水庄、古城、小邱庄开始了大樱桃的培植推广工作,从这时开始,人们便经常看到一位身材不高,骑着自行车的人,如春燕在这几个种植大樱桃的村中来回穿梭。
1988年,小树苗没有按预期开花结果,一些果农沉不住气,把三十亩大樱桃树全部砍掉了。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张胜想尽了办法。秋天,他在参加“河北省深县全国果树植物生长调解剂现场会”期间,发现了一种叫作“多效挫”的调解剂,他如获至宝。但是,这种调解剂的使用说明书中只介绍了在苹果树、桃树等果树上的使用方法,在大樱桃树上如何使用呢?张胜根据多年在基层对果木的研究经验,参照桃树的使用标准,研究推断出在大樱桃树的每平方米投影面积上使用1克“多效挫”。
1989年的春天,使用“多效挫”的大樱桃树,开花结果了,张胜和果农一样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但一些果农急于丰产,每平方米用了30-50克的“多效挫”。由于使用过量,毛家沟、柴家沟的300多亩大樱桃树,全部死掉。损失近千万元。
面对失败,面对果农那急切、期待的目光,张胜根据农时季节,在大樱桃园中收集资料。经过反复研究,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总结出大樱桃的物理技术管理办法:在精确的时间内,进行拉枝、摘心、扭梢以及浇水,并把地面施肥改为叶面喷洒,以实现“早果早丰”。
为了不错过栽种苗木的时间,选择优良的大樱桃苗木,张胜决定去辽宁本溪选购。1997年5月,张胜租了一辆卡车去辽宁本溪选购大樱桃苗。为了赶在适时的栽种时间内把大樱桃苗送到果农手中,张胜连夜往回赶。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他的头部、肩部被撞伤,拉苗木的车也报废了。此时正是凌晨4点钟左右,为了赶时间,他带伤忍痛打电话,通过单位领导调车,及时把苗木运回交到果农手中。
他的努力和坚持让果农们看到了希望,纷纷选栽优质大樱桃苗。果农信心足了,全区种植面积扩大了。1999年,山海关区委区政府,把大樱桃种植作为山海关支柱产业和农业“三大工程”之一。
当时,人们认为:长城以东不适合栽种大樱桃。因为大樱桃不耐寒、不耐早、不耐涝、怕大风、怕粘土、盐碱地等。山海关以东缺少大樱桃生长的条件。为了打破这种观念,2000年,张胜冒个人风险,自己筹资40万元,在山海关的孟姜镇关门口村,创建了占地70余亩的“山海关区嘉胜果蔬示范园”。园中共有9年生大樱桃25亩、5年生大樱桃15亩、大棚2亩。
因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一个农业品种的试验一般要经过漫长的等待。经过多年的精心管理,大樱桃产生了良好效益,2007年,产值30万元,2008年,产值40万元……20I0年,产值80万元。果园栽植的大樱桃均为引进培育的最优良品种,而且无论果树栽植、整形修剪、地下管理都是采用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仅2亩的大樱桃,产值就达到了15万元以上。张胜以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山海关以东不适合栽种大樱桃的传统观念,为果农种植大樱桃增强了信心,带动周边发展起了1000多亩大樱桃。如今示范园可为周边50个村1万余户种植户提供优质苗木及技术服务,成为果木新技术新产品引进推广的示范园。
这一试验的成功,对山海关区整个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布局产生巨大影响。2002年,山海关区委、区政府,根据山海关大樱桃发展现状,提出了实施大樱桃种植东扩战略,种植区域从以前的石河镇向第一关镇、孟姜镇农村延伸,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看到种植大樱桃带来的可观收入,南管子村70多岁的果农老韩十分着急,但因家中贫穷,无钱买苗。为此他找到张胜,希望他帮助自己种植大樱桃。在了解情况后,张胜决定为其无偿提供I000棵苗木,并指导栽种。在张胜的帮助下,老韩家的大樱桃树结出了累累硕果,2012年达到年收人10多万元。
制定规范大樱桃种植的地方标准
张胜适时提出了《山海关大樱桃万亩种植示范基地中长期规划》,对樱桃园的管理模式、周边道路硬化以及修建小型停车场和农家乐饭庄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实施果农培训计划,让家家都有懂得大樱桃种植技术的明白人。
2006年,他主持编写了《无公害食品—山海关大樱桃生产技术规程》,让山海关的大樱桃有了自己的管理标准,成为河北省首个无公害大樱桃标准化技术规程,被省技术监督局确定为秦皇岛市地方标准。这一成果标志着山海关区大樱桃管理的技术水平达到了省内先进,对进一步规范全区大樱桃生产,促进大樱桃产业的发展,提高山海关大樱桃的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他的努力下,2006年至2009年,山海关区被确定为河北省大樱桃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省2.5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2009年,他参与的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山海关大樱桃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获得省级验收。他还参与编写了《绿色食品—山海关大樱桃生产技术规程》,作为河北省秦皇岛市地方标准发布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大樱桃生产技术水平,让山海关顺利通过了国家2.8万亩绿色果品基地认证。
为了帮助果农按照标准进行管理,张胜经常带着科技资料出现在大樱桃种植户的果园,为农户解答疑问,现场示范修剪枝叶和施肥方法。特别是自2006年担任区科协主席后,张胜把推广大樱桃先进适用技术作为科协服务全区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他积极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联系,邀请专家到为大樱桃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聘请专家教授讲座、赴先进地区学习、推广应用新型技术等手段,先后引进推广角额壁蜂授粉、作物表型诱导、生物有机肥、主干分层剪拉枝等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
火红的大樱桃,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而且成为山海关发展的新名片。2001年,山海关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大樱桃之乡”称号,这一切离不开张胜的努力和付出。他也因此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河北省大樱桃生产标准化示范建设推广转化三等奖和首届“秦皇岛市科普事业贡献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