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勇创新 精益求精谋发展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3-08-20 | 点击量:462次他,曾参加完成交通部组织的《港口起重运输机械管理手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部分内容的编写;他,拥有3项专利,十余项科技成果和多项中港协、秦皇岛市科技进步奖。他先后获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秦皇岛市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北省优秀发明者、秦皇岛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诸多荣誉……弹指间,他已经在这片蔚蓝色的海港工作了24年,将自己美好的年华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港口事业。他,就是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何振亚。
刻苦攻关 勇于创新
198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何振亚来到了秦皇岛港六公司成为了一名技术员。对于技术工作,他不仅热爱,更有一种执着的“钻”劲。为了使自己成为设备管理的全面手,他一面干着“老本行”,一面加强对电气知识的学习。工作、学习,实践、积累、总结、创新……通过将机械与电气知识不断融会贯通,何振亚对港口装卸设备的认识不断加深,技术创新也层出不穷。在秦港工作20余年的时间里,何振亚主持完成技术改进项目达100多项,技术改进项目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在不断破解身边设备技术难题的同时,何振亚的眼睛还始终盯着国内外煤炭装卸设备的最新动态,钻研着最新的技术成果,把煤炭专业化码头的工艺流程烂熟于心。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3年上半年,为了应对运输瓶颈,秦皇岛港决定建设煤五期工程。谁能担当煤五期筹备组组长这一重任?集团公司领导把目光聚焦到了何振亚的身上。
煤五期工程是国家2005年港口类唯一重点工程项目,设计能力5000万吨。“又好又快!”,带着这个追求,担任煤五期筹备组组长的何振亚带领着二十名筹备组成员像开足马力的机器全力以赴。何振亚所率领的筹备组承担着“设备总包”的角色,他们全程参与了煤五期工艺设备选型、接口设计、图纸审查、设备建造等各个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在煤五期建设过程中,他们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在筹备组成员的眼中,何振亚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有时,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他能够完全进入“走火入魔”的状态,可以连续几天不休息,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何振亚和筹备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煤五期工程的各项工作稳扎稳打、超前进行。
在保证工程速度与质量的同时,何振亚技术创新的步伐也从未停止。他主持完成的“给料式皮带机移动式卸料装置”、“秦皇岛港煤五期装卸工艺及其控制系统”、“现代化煤码头装卸作业步智能分析技术”、“散物料多流程皮带输送系统逆启动技术”四项科技项目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其中三项鉴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一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就在工程紧张进行的时候,何振亚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突然的噩耗让何振亚措手不及,然而肩担重责的他只能强忍悲痛,简单安排了丧事就立即返回了工作岗位,而这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伤痛。艰辛的付出终有回报,作为工程设备的技术总负责人,何振亚精心谋划,多方协调,使预计3年完成的工程仅用18个月即得以建成,创造了世界港口码头建设史上同类工程规模最大,建设时间最短,在投产当年达产、超产、并盈利的奇迹。
运筹帷幄 统领全局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何振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断破解着各种技术难题;作为一名管理者,何振亚更是以加倍的付出用心经营。2005年7月,作为煤五期工程的使用管理单位——九公司正式组建成立,何振亚出任经理。
职工队伍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公司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效率。面对一流的设备,何振亚思考的是如何匹配一支一流的职工队伍,他把职工的学习培训当作重头戏来抓。自成立以来,九公司以职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坚持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使职工学习制度化、习惯化、系统化。
在公司管理过程中,何振亚借鉴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模式,从公司实际出发,在生产作业、设备管理、安全质量三个方面入手,组织相关部门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细化优化操作规程和控制手段,力争实现工作进程标准化和可追溯性,为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和保障。
对于公司,他精心细致;对于职工,他关心入微。何振亚的办公室是流动的,解决完日常工作,他总是喜欢到一线职工中溜达溜达,和他们聊聊工作,说说公司的大事小情,侃侃身边事,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职工和他说的每句话,他总会记在心里。职工嘴里的每件小事,偶尔的一句牢骚话,对于他而言都是大事。
全身心的付出换来的是可喜的成绩。何振亚担任九公司经理的几年时间里,九公司吞吐量不断攀升。2006年试运营完成吞吐量1809万吨,2007年正式投产全年吞吐量达到5853万吨,2008年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2009年全年吞吐量再上新台阶实现6186万吨,2010年完成吞吐量6903万吨。同时,他也带出了一支响当当的“秦港新军”!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九公司人展现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品质。“用一流的职工队伍管理一流的装卸设备,创造一流的生产业绩”,何振亚以此为目标不断鞭策着自己。
超越自我 再攀高峰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2010年10月,何振亚被任命为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分管设备、技术、工程、信息化、物资、环保等工作。站在一个更高的舞台上,变化的是管理职责,不变的是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勤奋忘我的工作热情。
在秦港技术设备领域,何振亚以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经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在担任副总后,他更是将这一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迅速地学习、掌握全港各类设备的运行情况,对自己分管的技术设备工程系统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以港口生产、经营为中心,树立“零故障”管理理念。以“巩固、强化、提高”六字方针,以创新管理为动力,以现场管理为重点,以工艺技术改造为手段,全面提升技术设备管理水平。2011年,股份公司装卸设备完好率为98.56%,比上一年提高了0.11%。全年未发生重、特大机损事故;一般突发设备故障抢修及时;设备固定资产投资与维修计划基本达到了预定的进度,实现了设备安全、平稳、高效的运行。同时,随着周边港口的新建,他也越来越多地作为专家参加各种新建项目的评审。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提出新设想,不断地带领秦港科技人员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行内人士惊叹于他的“天赋”,面对这些,何振亚最为清楚:所谓的天赋背后是异于常人的勤奋和努力,是一名优秀共产党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然。
作为信息时代主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何振亚始终将建设一个信息化现代数字港口作为目标。他结合港口特点,坚持“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实用导向,重点突破;归口管理,协同实施”的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在他的领导下秦皇岛港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以煤炭系统为核心的生产应用板块;以货运费收系统为核心的商务应用板块;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核心的无纸化办公应用板块;以企业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应用板块;以海运煤炭交易信息平台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应用板块的五大板块系统。具有秦港特色的高效信息系统平台,为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他的倡导下,秦皇岛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开发模式,自主开发能力大幅提升。2011年秦皇岛港荣获了“河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称号。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断地实现着自身的跨越与突破。
作为行政后勤的管理者,何振亚始终把做好物资保障和环保工作作为重点。他开拓进取,在组织完善规章制度体系的同时,积极推进东港区物资业务改革,他亲自到基层调研、协调解决相关情况,组织完成了对物资备件业务的整合工作。他狠抓库存管理,努力压缩资金占用,积极推行轴承、润滑油等五个物资超市的筹建工作,为合理利用供应商库存,有效压缩全港库存资金占用,创造了有力条件。环保工作一直是秦皇岛市高度关注的问题, 2011年秦皇岛港吞吐量完成2.8亿吨,而秦皇岛作为知名避暑胜地,如何保证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成为摆在何振亚面前的一个课题。以技术作保障、以技术求效益、以技术谋发展。在何振亚的努力下,秦皇岛港2012年投资3.38亿元专门用于港口环境特别是煤尘治理工作,各类污染指标不断下降。总有人感慨,“事情到了何总那里一般都是大困难,让人棘手的事”。而面对这些挑战,何振亚总是从容应对,本着公正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一件件认真解决。综合、专业、全面,成为大家对他的共识。他的这些特质也深深影响了周围的同事,在他的带领下,系统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各项管理工作也更为精细。
人间有胜境,追求无止境。技术员、科长、技术副经理、公司经理、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何振亚宠辱不惊、淡定从容地拾级而上。对于他所热爱的事业,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他始终怀揣着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认真求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