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科技工作者之家

张英锋:行舟教海踏长风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4-06-27 | 点击量:1067次

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双透着热情和自信的眼神。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学生,是他的职责。

他努力把化学课讲得精彩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是他的追求。

他把教育当作自己钟爱的事业。注重学生能力提高、培养更多的化学人才,是他的目标。

作为老师,他常说:“愿意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

这就是张英锋,秦皇岛市第一中学科研处主任、高级教师,河北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会员,秦皇岛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秦皇岛市第九、十届青联委员,秦皇岛市博士专家联谊会会员。

他1975年出生于山东武城,1999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任教于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13年1月又获得燕山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先后被评为秦皇岛市第六、七、八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届秦皇岛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八届秦皇岛市十大杰出青年。并获第四届秦皇岛市青年科技奖、和秦皇岛市首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奖。2005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011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先后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3次。2011年、2013年分别被河北省教育厅授予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和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荣誉称号。

他说,这些荣誉是对他的最高肯定,也是一种最大的鞭策。比起众多奖励和荣誉,最让他欣慰的是培养了多名考入清华、北大等国内知名学府的学生。谈起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张英锋感慨万千。

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在十四年的教学工作中,张英锋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刻苦钻研教材,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养成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形成了自己“学、思、辨、行”的课堂教学特色。

全球化、信息化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提出新的挑战。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张英锋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不失时机地发现和扶植学生的个性思维,开发和使用集体讲授和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胆起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实验室、网络、CM技术辅助等多种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他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在真实情景中或是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让学生通过多样生动的探究过程来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应用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由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测定数据、分析结果到得出结论。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此,他在学校提出不仅要办好实验室,更要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新知。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他所带班级的化学成绩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一批勤学习、善思考的学生脱颖而出,有的考入国内外著名学府,有的成为特专型人才。他也先后获得河北省中学化学教师技能大赛高中课堂教学一等奖、国家“新理念新课堂”优质课二等奖,并先后在河北省化学高考培训会上做高考备考策略。2008年以来每年都参加河北省高考化学评分细则的制定和阅卷员的培训工作。

潜下心来做学问

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教学之路,需要依托前人的理论积淀。张英锋深知,自身的探索与实践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进行理论升华。为此,他深入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高考考试大纲的解读和高考变化趋势、习题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改革等教育研究领域,上下求索,不知疲倦。

通过大量的研究、实验和论证,他得出了多项创新成果,如从“归因理论”的三个维度,探索出中学生学习化学行为归因认识的倾向及其规律性;通过化学教育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提出开放性化学试验教学的理念及方法等等。

这些研究成果被学校在化学教学中采纳应用,同时获得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多方认可。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改进或创新实验、对实验进行评价和分析4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弄懂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从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教学方式的改革,让学生得到综合锻炼。不仅扩大了的视野,而且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化学,使近年来报考化学专业人数明显增多。

在化学竞赛培训中,他注重普及化学知识,激励学生接触化学发展的前沿,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还从中积极探索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生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因在竞赛培训工作中成绩突出,他两次受到中国化学会的表彰。

勤奋和努力让他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2011年主编的《生活中的化学》一书售出8500余册,进入四川、甘肃、湖北、江西、浙江等省政府采购目录。先后主持河北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5项、河北省人才工程资助项目一项。

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

“三尺讲台无限爱”。教育,爱为前提。刚做老师的时候,张英锋担任班主任工作,很快与学生们打成一片。他在一周内可以把班上每个学生的姓名记熟,在任教的其他班级,他也可以在半个月内认齐全部学生。他说:“作为老师要主动认识学生,努力与学生交流,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步。”

在班级管理中,他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坚信“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他说:“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爱孩子是老师应该做的。”

他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学生心中,张英锋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师长。他总是利用中午或放学后的时间深入教室、宿舍和食堂去了解学生,过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学生。对待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会予以奖励。对待成绩后进的学生,他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和辅导。对生活困难的学生,他则给予更多的鼓励。同时,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时发现并制止一些错误思想和不道德现象,引导班级形成弘扬正气、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风气。良好的班级氛围,为他带的班级连年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心从教,埋头耕耘,对事业有一种痴迷的执着;他献身教育,无怨无悔,对名利有一种超然的淡薄。张英锋就是这样,在教学工作中,他用人格的魅力、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的精神默默奉献着。2012年11月,张英锋被授予秦皇岛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今年,他又被授予河北省中小学学科名师荣誉称号,并荣获第七届河北省青年科技奖提名奖。面对荣誉,他平静而淡定:“每一个荣誉都是一个新起点。对生活、对学生、对工作无限的爱,就是自己前进的不懈动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