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科技工作者之家

张国来:在科普与百姓之间架桥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4-06-27 | 点击量:1074次

整齐的科普一条街,热闹的紫金山科普主题公园,实用的社区科普宣传栏,初见成效的科普惠农服务中心……犹如一座座科普桥,通向了骊城的千家万户。而在科普与百姓之间架起桥梁的正是抚宁县科协的领头人—张国来。

2008年12月,张国来调入县科协担任主席。“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科技工作者的重托,全力以赴地肩负起这一新的责任。”他坚定的话语中透着一种做好科协工作的自信和担当。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面对当时县科协科普经费短缺、办公环境差、科普工作方式落后、人员老化等诸多难题,他带领抚宁县科协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大力开展城乡科普工作。在他的领导下,不到两年时间,抚宁县科协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成为了全市科协系统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全国科普示范县、农函大先进分校、省市科协评为先进单位,一系列荣誉接踵而至。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科协系统先进个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

为科普工作打地基  

为给科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科普工作环境,张国来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先后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抚宁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他积极调整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干部队伍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他多方筹措资金,更换了办公桌椅,配齐了科普宣传车、电脑、打印机、数码摄像机等办公设备,科协办公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他的努力下,县科协的科普经费已由2008年的7.5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24.8万元,达到人均0.5元,解决了科普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

他始终认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科协工作的基础。为此,他提出了“六个有”的规范要求,即有办公场所、有牌子、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制度、有经费、有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就是这“六个有”的标准,基本上解决了基层科协有名无实的问题,全县科协组织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个街道办事处和16个社区先后成立科协组织,社区科普组织实现了零的突破;2009年一年时间里就新建民营企业科协组织9个,打破了多年来民营企业科协只有1家的局面;率先在全市成立老年科普大学、老科协、社区科普学校等科协组织。目前,县级学会、乡镇科协、企业科协、村级科普小组等科普组织遍布城乡各个角落,形成了纵向沟通、横向联系的科普网络格局。

打造叫得响的科普品牌

努力提升科协社会地位,扩大科协影响力,为百姓多做几件实事好事,是张国来一直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他带领县科协,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社会性的科普活动,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科普品牌,实现了科普进小区、进楼宇、进家庭,科普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他的带领下,县科协依托县老年大学成立老年科普大学,把养生保健、花木栽培、法律知识等科普知识作为授课内容,深受广大离退休干部的好评;依托社区科普学校,为城区居民开展科普活动提供场所和平台,掀起了社区居民学习科普知识的新高潮;依托秦皇岛市科普讲师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科普大讲堂活动,建立社区科普活动长效机制,实现对居民科普的全覆盖;依托紫金山公园,通过设立科普画廊、永久性石制(木制)的艺术科普宣传牌等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文艺演出、健身操汇演、科普书画展、科普游园、公益活动科普行等寓教于乐的主题科普活动,倾力打造科普主题公园。紫金山科普主题公园,已经成为抚宁县广大居民开展科普活动、学习交流科普知识的平台,是一项深受群众称赞的民心工程和抚宁县响当当的科普品牌;两年一次的“科学健身、快乐生活”健身操(舞)汇演成为展示科协形象、与社区居民互动学习科普知识的重要载体。2013年,紫荆社区被评为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

先后建成了一批精品科普设施。金山大街科普一条街受到省科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进行推广。在3个社区建立了以科学养生、生活常识等为内容的科普宣传墙和科普宣传栏。在紫金山公园建立了两座不锈钢科普画廊,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学习科普知识。他还组织编印了社区科普知识读本—《科学与生活》、《科学在我身边》、《饮食健康知识手册》等科普读物,免费向群众发放。

让科普惠及百姓

“科协这几年实实在在做了不少工作,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科普知识为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是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科协工作的评价。

为实现科普工作的提档升级,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为百姓服务,2009年,他组织开展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活动。2011年5月抚宁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同年率先在全市建成了功能齐全、制度和设备完善的科普惠农服务中心。定期组织14名县内外专家进行坐诊,专家坐诊制度实现了县内外专家对农村、农民服务的“直通车”。省市科协领导及兄弟县区科协多次前来检查指导、参观学习。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宗民,原市委副书记杨泰安等领导先后到服务中心进行视察指导,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心分别被省科协命名为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同时筹建了科普惠农服务中心的配套工程—科普惠农服务站。惠农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一条龙服务,实现由传统的培训、专家服务下乡技术指导到网络、电话、惠农服务超市全新的惠农服务,科普惠农工作受到各方好评。

为更好地发挥科普带头人、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加大指导力度的同时,重点在规范和提高上下功夫,对已经命名的国家级、省、市、县级科普带头人、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分类登记造册,并对科普示范基地设立醒目标志牌,对选树的新典型,建立储备库。近年来有2个农技协、4个农村科普带头人获得全国、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56万元资金支持。

此外,围绕“板栗、蔬菜、生猪”三条富民主线,他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编印《生猪养殖实用技术》、《板栗栽植实用技术》、《蔬菜种植实用技术》系列丛书,刻录了农村实用技术、养生保健光盘,全部免费发放到群众手中。为更好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在《抚宁时报》上开辟科普之窗专栏。在全市科协系统建立第一家县级科协网站。

谈到科普工作的未来,他饱含深情地说,“普通民众的整体科学素质还不高,科普的任务非常繁重,而科协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因而作为一名基层科协主席,必须恪尽职守,不辱使命,把科协科普工作做好,让科普惠及骊城的每一位父老乡亲。”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