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走进科协 >信息公开

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协会2014年工作要点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4-01-16 | 点击量:980次

2014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部工作,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紧紧围绕“三服务一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自身建设)”的工作定位,牢牢抓住科普惠农、科普益民、科技强企“三条主线”,继续搭建“北方智桥联盟”、“科普研究会”、“社区科普专家工作站”三个平台,扎实推进云科普、基层组织建设、科技馆建设“三大工程”,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发挥科协组织优势,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加快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采取集中培训、座谈会、征文、论坛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认真研读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紧密结合科协工作实际,在服务党的群众工作和全市工作大局中找准工作定位,认真谋划科协事业全局和重点工作。

2、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市委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筹划、制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方法步骤。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精心组织好教育实践活动。

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

3、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着眼于扩大企事业、院校科协组织覆盖面,促进高校和企业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把增强基层组织活力与开展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着眼基层需求,创新工作机制,提高乡镇、街道、社区科协组织覆盖面,发挥基层科协组织作用。着力加强基层农技协组织建设,把推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职工素质建设,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文明机关。坚持“学习日”制度,加强思想道德、大政方针、科学理论、反腐倡廉等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引导党员干部积极探索开展业务工作的新手段、新方法、新机制,树立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四种作风”,形成主动服务、只争朝夕、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主动真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

5、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及其他党内法规、制度,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科协系统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制度的落实与督查,建立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6、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阵地建设。完善稿酬制度、稿件审核制度、专家顾问团工作制度及信息工作奖惩制度,建立覆盖各级各类科协和学会组织的稳定的信息采编队伍。在进一步提高《秦皇岛科普》杂志、秦皇岛市科协网、秦皇岛科普网“一刊两网”运行水平的基础上,整合资源、拓展应用、丰富内容,打造品牌栏目。不断拓宽新的宣传形式和内容,加强与市内主流媒体的合作,通过完善云科普平台,促进社会化大科普格局的全面形成。

7、继续大力推进科技场馆建设。尽快完成《秦皇岛市科技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及报批工作。加强与市财政局、发改委、规划局、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尽快完善科技馆开工前的各项手续。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科技馆建设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科技馆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形成最终建设方案。全力争取实现秦皇岛市科技馆在2014年内实现开工建设的目标。同时,积极推进县区、大专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科技馆建设。

三、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着眼点,大力创新科普宣传形式

8、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充分发挥科素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全面协调并发挥好各科素成员单位的作用。不断完善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各县区政府把镇、街及县区直部门纳入考核体系。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

9、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作。在市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充分发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的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继续加强对全市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师资力量和水平。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科技节、大学生单片机大赛、动植物标本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努力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0、继续深入实施云科普项目建设。在秦皇岛开发区及海港区分别投放“云科普”服务终端,率先建成“云科普”示范区。成立“云科普”服务中心,实施远程控制内容发布更新、画面监控等工作,在坚持公益化的前提下引进市场机制形成有益补充,探索对“云科普”平台进行商业化运营和产业化发展。整合社会各界智力、科普资源,建设“云科普”资源库,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长效机制。加强个性定制、互动体验、专家面对面三项功能扩充,将“云科普”成果引入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力争实现村村通、社区通、院校通,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云科普”全面布局与推广,实现全市科普工作统一化、集成化和平台化的高效服务新格局。

11、加强网络科普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中国科协网络科普示范市项目,依托“云科普”服务平台,在全市大力推进全媒体终端的网络科普平台建设。利用市科协网、科普网及其他网站,广泛开展网络科普答题、专家在线、网络咨询等网络科普活动,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开展全民科普活动。注册秦皇岛科普微博、微信及客户端等网络科普平台,不断拓展网络科普形式和手段。

12、利用节庆活动开展各类科普宣传。在5月份的“科技活动周”、9月份的“全国科普日”,12月份的“中国科协会员日”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组织全市各级各类科协组织及学会等团体,及时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在植树节、气象日、清明节、志愿者日、森林日、水日、地球日、环境日、精神卫生日等节日分别组织开展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科普宣传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科协的社会影响力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能力。

13、加强应急科普宣传。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通过各级科协和学会组织的科学普及、传播和教育活动,使公众了解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处理实际突发问题和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

14、进一步完善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好各县区科普惠农服务中心(站)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建好农村科普书屋,用好“三农网络书屋”。全面加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建好“田间课堂”,突出示范作用。

15、积极争取农村及社区科普示范项目。利用好上级帮扶政策,帮助基层优秀科普典型做好各级科普惠农、科普益民项目的推荐申报工作。发现、储备、培养一批有潜力的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作为推荐项目的备选,通过培养选拔先进典型,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基层科普科技服务中来。

16、进一步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科普画廊、小小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项目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科普设施管理和使用效益。不断整合社会资源,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在全市范围内不断加强农村和社区科普图书室建设,支持科协和学会组织编印各类科普图书、科普挂图及其他科普作品。

四、广泛开展“建家交友”活动,搭建各类“招才引智”平台

17、继续推进“北方智桥联盟”建设。继续按照“互通引智信息、共享高智资源、推动院士经济、服务创新发展”的职能定位,通过搭建平台、柔性引进、加强协作、借力专家的高端智慧和北方城市科协的先进经验,加强高端智力人才引进工作,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充分发挥联盟首届秘书处的职责,积极协调并开展各类活动,全力支持各成员单位将“北方智桥联盟”打造成为科协工作的一张新名片、服务创新发展的“助推器”。

18、充分发挥“科普研究会”的智力资源优势和创意引领作用。加强科普研究会秘书处和各专业委员会建设,积极推进科技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的深度融合。规范研究会的各项制度,建立相关激励机制,经常组织开展各类科普、研究和创意活动。积极组织全体会员加强科普理论的研究和科普资源的开发利用,努力形成具有秦皇岛地方特色的品牌,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普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推动全市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的转型升级。

19、扎实推进“科普专家工作站”建设。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科技人才队伍优势和科普讲师团的作用,搭建院校、学会、企事业科协及其他科普组织与社区及校外科普场所的桥梁,促进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与居民生活实践及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向科普专家工作站提供科普工作室、青少年科技工作室、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等开展科普活动的必要条件,与建立联系的科普组织共办科普讲座、培训、科技咨询服务等科普活动。

20、发挥“科技专家服务团”职能,继续扎实开展“科技专家在行动”系列活动。按照《秦皇岛市科技专家服务团指导计划》,不断提升科技专家服务团的服务能力。组织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员开展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活动,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继续组织科技专家开展“送科技下乡”科普惠农活动,与县区科普惠民服务中心合作举办“科技专家大讲堂”,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继续组织科技专家开展“送健康进社区”、“送科技进校园”等活动,以讲座、义诊、咨询、媒体专栏专题等形式服务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继续组织科技专家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人才培训和项目合作,积极拓展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医院的产学研合作渠道,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

21、做好科技人才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不断完善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机制,积极支持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加大科技人才库建设力度,探索形成人才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城乡科技实用人才。

22、广开建言献策渠道,积极反映科技工作者建议和呼声。继续面向全市科技工作者征集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政协提案和建议、意见。建立和完善秦皇岛市县两级科协科技智囊团、智囊库;建立健全学术论坛和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制度,积极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决策咨询平台,动员和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建言献策,为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

23、大力宣传和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继续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农村和社区科普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科普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做好“青科奖”、“优科奖”和“科普事业贡献奖”获奖人员的宣传表彰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开展以文学和艺术形式宣传科普先进典型活动。

五、着力提高学术交流和服务创新的质量水平,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24、加强学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规范学会工作管理,加强对学会的考核管理机制,组织学会间开展办会经验的交流观摩,着力培养一批有活力、有影响、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骨干学会。建立学会评价考核制度,对考核评价不合格的学会进行清理整顿直至取消。不断增强学会对会员、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号召力,着力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充分整合集成学术资源,积极探索学术交流活动新模式,加强学会、企事业科协之间的联系与协作。针对新的改革方向和新生事物,组建一批新的学会。

25、努力提升学术研讨能力。继续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打造一批社会信誉好、学术水平高、发展能力强的优秀学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科技社团发展。以加强学术建设为重点,积极搭建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打造学术交流精品,着力提升学会服务创新的能力。鼓励企事业科协、学会承接上级学会学术交流活动,对学会上报精品学术交流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项目扶持。对于优秀专家建议、承担的有影响的全市性的重点课题也同样给予奖励。

26、支持并组织学会开展各类活动。对于科协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邀请各类学会组织积极参加。发挥各学会学科覆盖面广、智力资源雄厚、横向联系广泛、地位客观超脱的优势,围绕自主创新,围绕行业、企业发展等重点问题积极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并支持各学会年内举办1-2项综合性重大学会活动。支持市级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变中的有关公共服务职能,拓展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增强为会员服务的能力。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学会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鼓励学会将学术交流、公益科普和有偿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学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7、举办首届秦皇岛市自然科学学术交流报告会。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主线,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交流,为建设沿海强市战略提供服务。届时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征集评选一批优秀学术论文,深入开展学术报告、分会场研讨交流等系列活动。

六、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服务企业技术创新

28、继续推进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和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建设。积极推进秦皇岛市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建设,使服务中心成为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的桥梁。探索院士专家解决技术难题、进站工作服务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院士专家提供科技支撑、服务企业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院士工作站和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建设,搭建好院士专家服务我市经济建设的平台,促进我市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我市科技事业的整体进步。

29、大力实施金桥工程、厂会协作、“讲、比”活动,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动员和组织企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自主创新的实践活动,鼓励科技人员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发展,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和进步服务。提高对金桥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科协、学会为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志工程,认真组织好“金桥工程”2012-2013年评审和2014年立项工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民生有机结合。

30、搭建创新平台,助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科技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搭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医院产学研用合作,以及企业间技术创新合作的立交桥,吸引更多科技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服务。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企业,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技术项目为纽带,以院士专家和专业学会为依托,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扎实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和人才培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