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政策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科协动态 >科技政策

关于印发《秦皇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作者:admin | 更新时间:2013-07-30 | 点击量:1534次

中共秦皇岛市委办公厅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秦皇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秦办发〔2011〕22号

(2011年10月12日)

各县、区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秦皇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秦皇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

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总体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基本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的通知》(冀办发[2011]31号)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前言

公民科学素质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强大动力,是促进科技进步、引领未来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撑和基础。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促进我市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科学素质工作。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到2010年,全市各县区均建立起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体系,形成上下相联、左右相通的矩阵式的工作格局,建立起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机制,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推进,主题科普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基础条件支撑体系进一步稳固,科普资源互联互用、共建共享的公共科普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5年,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5年。国际金融危机、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凸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施“科教兴市、旅游立市”战略要求还有差距。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此次规划为目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扎实推进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作出更大贡献。

二、方针目标

(一)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我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的滨海名城总体目标,大力加强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完善政府推动的政策和措施、实施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提升科普能力基础工程建设和建立考核监测指标体系等措施,使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公民科学素质的要求相适应。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政策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公共科普能力显著提高、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力争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学科学、用科学成为公众自觉行动,全社会的科普氛围进一步浓厚。继续深入贯彻中共秦皇岛市委、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秦发[2010]12号),努力激发公众了解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热情,积极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氛围,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广泛传播,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继续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深入推动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大力推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以上述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全社会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公众参与科普的机会和渠道明显增多。围绕公共科普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大力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重点推进我市科技馆建设。

——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坚实有力,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政和部门预算,经费投入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要求相适应。继续加大科普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完善科普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关法规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捐助或参与兴办公益性科普事业。建立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列入政府和部门考核内容。设立科学素质建设示范、扶持、奖励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表彰奖励工作。

三、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方针和工作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重点实施以下“五大行动”和“五大基础工程”:

(一)五大行动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根据未成年人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切实发挥学校、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主渠道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未成年人课外科技教育,高度重视幼儿教育,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互协调的科学教育网络,全方位激发和培养未成年人的科技兴趣、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提高学校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积极推广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进一步改进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更新科学课程教育理念,提高科学教师素质,优化科学课程设置,提倡探究式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科学教育质量。大力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继续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科普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科学教育的差距,实现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2)引导家庭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宣传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成年人父母、特别是母亲提高科学素质创造便利条件,推广家庭科学教育的有效方式和方法,系统推动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注重家园(校)共育,鼓励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让每一位家长了解参与科学教育活动课程,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学校教育活动渗透在家庭生活之中。指导家长开发利用家庭内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提供良好条件,使未成年人养成好奇探究、健康活泼、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3)推动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继续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奥林匹克学科竞赛、科普夏(冬)令营、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科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科技类博物馆、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阵地,广泛开展未成年人科学教育。以重大科技事件和重要科普活动为载体,加强面向未成年人的科技传播。经常组织开展各类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普报告、科学讲座、大手拉小手、科技馆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特别要关心农村学校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开展。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着眼于提升农民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增收致富和转移就业的能力,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

(1)大力普及和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建立和完善专兼结合的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的普及推广体系,重视发挥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切实加强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各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米袋子”、“菜篮子”等,多渠道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工程和计划的实施,形成发挥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支农惠农合力。全力推动科普惠农中心(站)建设。

(2)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转移就业能力。以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有意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为教育培训对象,围绕家政服务、餐饮酒店、建筑安装、工业制造等行业,大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提高劳动者岗位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围绕农产品保鲜、储存、加工技术和农机具使用、保养、维修技术,组织开展创业培训,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适应城市生活习惯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后备人才。

(3)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在推广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普及,加大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的宣传教育,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普主题,大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治污染、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和卫生防病、科学健身知识,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推进文明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

3、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针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以提高城镇劳动人口岗位就业能力、岗位创新能力和适应岗位变换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创新能力培养活动,为我市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劳动力。

(1)切实加强劳动就业培训和服务。重视调动企业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引导用人单位参与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将科学教育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以进城务工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等适龄劳动人口为教育培训对象,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建立科技信息平台,为广大城镇劳动者自主提高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高效便捷、普惠共享的信息服务。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创业项目,全面推进创业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

(2)大力培养创新型高技能劳动者。加强职业前瞻性培训,切实增强在岗人员应对职业和岗位变化能力。建立健全在岗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积极推进职工在职学习,并将其作为企业和事业单位考核的内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创新方法的宣传普及,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倡导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鼓励企业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企业创新文化。大力推进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和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辐射带动作用。

(3)积极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厂会协作”和“校企合作”,组织专业学会和科研院校的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送科技服务活动。鼓励企业设立科普橱窗、建设职工书屋,充分利用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在内部刊物、广播电视、各类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面向职工加大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开展健康讲座、心理知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关注企业青年职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4、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提高社区居民的科学生活能力、应急避险能力和普及科学文明的行为规范,深入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努力提高社区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新模式。

(1)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广泛普及科学生活、低碳环保和应急避险科学知识。重视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主体作用,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社区工作和考核的内容。积极开展社区科普共建活动,推动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重视加强公民道德规范宣传、法制宣传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引导居民遵守社会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

(2)提高社区公共科普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的科普工作组织,增强工作活力。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及活动制度。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的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定期更换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的内容,使其成为社区居民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园地。提高办学水平,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大学、市民学校等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普家庭、科普楼院、科普社区、科普示范城区创建活动。

(3)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模式。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将科普工作和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纳入社区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推动形成“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区科普工作新格局。增加社区科普工作投入,实现城乡科普工作协调发展。推动“社区科普益民行动计划”实施,明确社区科普工作抓手,对社区示范性科普活动、社区综合性科普设施、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和社区科普共建先进单位进行扶持奖励,培养社区科普工作示范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开拓院校、企业与社区共建的新途径。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帮助其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了解国际国内以及省内外的科技动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开展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培训。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将学习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机构要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和专业教材。大力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鼓励争做学习型公务员。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科学技术知识、科学决策方法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

(2)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积极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报告会、科技知识讲座等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观科技馆、重点实验室、科普教育基地。邀请和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科普活动。

(3)健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机制。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督评估体系,在选拔录用及年度考核中体现科学素质要求。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和科学执行力进行考核。

(二)五大基础工程

1、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建设,扩大科技教育与培训覆盖面。创新科学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手段,增强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不断提高科技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1)创新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根据农民、未成年人、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围绕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教材建设。

(2)创新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方法。加强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积极引进和推广现代科学教育与培训理念,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效果。全面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有效机制,做好正规的学校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教育工作的衔接。鼓励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面向农村中学生开展立足于工作和生活的职业指导教育。

(3)创新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手段。完善城乡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推动科学教育网络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共享。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科普活动室建设,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和图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教育,巩固与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联合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

2、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

坚持开发与集散并重、公益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满足当前与服务长远的原则,围绕公共领域科普、应急管理科普、主导产业科普、最新科技成果科普等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开发集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基本与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需求相适应的科普资源。

(1)积极开展科普资源的原创性开发。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科普活动的开展,做好适合各类人群的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普资源开发工作。重视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科普资源开发,编印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教材。围绕疫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安全生产、减灾等做好有关应急事件科普宣传资源开发。针对我市各地科普场馆建设进展情况,统筹科普展品制作开发工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根据青少年特点,做好互动性强的科普软件开发和服务。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科普资源。

(2)畅通科普资源流通推介渠道。每年组织参加全省性的科普资源展示交流推介会,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发挥各成员单位组织网络优势,促进科普资源实现社会共享。建立科普场馆科普资源开放、流动、协作的运行机制,促进科普资源在各类科技场馆的集中和共享。充分利用各级文化馆(站)、社区综合活动站(点)、农村党员活动室、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社区科普学校等公共设施和场所实现科普资源的有效发放和利用。畅通现代传媒的科普资源传播渠道,实现网上科普资源传播。以科普活动促进科普资源传播和共享。深入开展科普影院进万家活动。提高科普大篷车电视节目在各县(区)的覆盖率。

3、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和效果,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科普能力建设,发挥大众传媒在应急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技传播新格局。

(1)加大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政府对各类大众媒体开展科技传播提出明确的数量要求,并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增加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支持品牌科普栏目和频道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传播质量和水平。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产品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的发行。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2)发挥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培育、扶持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要加强科技专栏建设,不断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发挥网络科普联盟的作用,促进网站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倡导和普及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增强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的主动性与责任感,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做好科技传播工作,坚持科学态度,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开展科技记者与编辑的培训,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交流活动,在媒体从业者中普及科学知识,提升科技传媒工作者的科技传播能力和水平。特别重视提高媒体从业者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4、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重视发挥现有科普设施和场所的作用,不断提高科普设施的使用效率;积极推进建设一批重点科普场所,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发展布局;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基层科普设施和场所,为公众参与科普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场所。

(1)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科研机构和大学的实验室、中试基地向公众开放的要求。推动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宫、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动物园、自然博物馆等增加科普内容。建立科普展品交互共享机制,加强展教内容的互动性、展出形式的多样性和展教资源的实效性。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各级各类农业、电子、地震、气象、机械制造等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吸引力和服务效果。

(2)积极建设一批重要的科普场所和设施。科技馆是综合性的科普场所,是一个地区经济发挥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和公民科学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按照国家《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的要求,“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我市科技馆综合馆建设。继续推进我市科技馆专业馆的建设。配合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的实施,建立一批科技展示基地、科研成果宣传基地。

(3)广泛发展农村和社区基层科普设施和场所。积极协调出台在小区建设和农村改造过程中留出公共科普活动(展示)场所的政策规定,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广泛建立具有科学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功能的科普活动站(室)。鼓励驻区单位企业院校与社区、农村开展科普共建,提供科普展品或场所。动员社会力量,运用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统一规划,在公共活动场所建设科普室、科普画廊或宣传栏、信息栏、阅报栏。积极争取在中小学校和社区普遍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5、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全面提高专职科普人才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营造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氛围和环境。

(1)全面加强专职科普人才队伍素质建设。在高校设立科技传播专业,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或委培、代培的办法,积极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积极开展科普理论研究和国际、国内科普学术交流,不断提高专职科普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搞好基层科普专职人员的培训,提高专职科普队伍整体素质。

(2)发展壮大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数据库,完善相关管理制度。鼓励科技工作者和有技术特长的各类劳动者投身科普事业,不断壮大由科技工作者、技术人员、科学课程教师、新闻记者和编辑等组成的科普人才队伍。加强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科普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和有一技之长的离退休人员发挥专业和技术特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和科技传播工作。做好农村科普带头人的培养和组织工作,建立一支规模大、分布广、能发挥作用的农村科普人才队伍。

(3)加强科普人才的使用。研究建立科技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科普人才成长和发展的技术职务评定和晋级考核机制。探索将科普绩效纳入科技工作者业绩考核,健全科普人才的荐才机制。定期发布科普人才建设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报告,建立科普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搭建科普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平台。定期了解科普工作者的需求,为其提供免费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尊重和保护科普人才的劳动成果,保护科普工作者的知识产权。在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奖和科普事业贡献奖评选表彰中增加对科普人才奖励表彰的比例。

四、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1、各级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各级政府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2、各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共同参与。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和秦发[2012]12号文件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按照各自承担的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3、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切实负起责任。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年定期向政府汇报《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各级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定期召开实施科学素质工作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做好协调服务,完善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

(二)政策措施

1、不断加强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政策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政府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把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落实到实处。

2、落实有利于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关于鼓励科技事业和科普事业发展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制定繁荣科普创作和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科普产业发展、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

3、完善表彰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科普事业的表彰奖励工作。积极开展秦皇岛市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和示范单位的评选认定工作。

(三)经费投入

1、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根据秦发[2010]12号文件的要求及当地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科普经费投入额度要与财政增长幅度相适应、与科学素质工作任务相适应、与全省和兄弟地市科普经费投入水平相适应。

2、落实各相关部门的实施经费。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及财政预算管理的规定,在年度相关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3、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切实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中有关对公益性科普事业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并根据《科学素质纲要》中关于“进一步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和相关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简化捐赠手续,依法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

(四)督促检查

1、营造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的良好环境。做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宣传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制定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考核考评制度。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各部门落实《科学素质纲要》情况进行年度考评,并适时进行实地督查,督查结果通报全市并作为对政府和有关部门考核的依据。